乌鲁木齐的晨光刺破云层,将金色的光芒洒在楼外楼酒店的施工现场。陈默戴着印有“匠心筑家”字样的红色安全帽,深蓝色工装裤上沾着些许水泥灰,他站在酒店大堂中央,目光如炬地扫视着四周。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油漆味和尘土气息,施工机械的轰鸣声与工人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,奏响一曲充满力量的建设乐章。
“李师傅,今天咱们先从包厢放线开始,一定要保证尺寸精准,不能有丝毫偏差!”陈默快步走到一位皮肤黝黑、身材壮实的老师傅身边,提高音量说道。李师傅咧嘴一笑,露出一口大白牙,随手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:“陈工,您就放一百个心!我干了二十多年放线的活儿,还没出过岔子!”说着,他熟练地从工具包里掏出全站仪,动作麻利地进行调试。
陈默蹲下身,仔细查看地面上的原始标线,眉头微微皱起:“这里的基准点有些模糊,得重新标记。”他伸手接过一旁工人递来的红漆,半跪在地上,一笔一划地重新标注基准点,手腕上的青筋因用力而微微凸起。阳光透过尚未安装玻璃的窗户斜射进来,在他专注的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。
放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,工人们手持卷尺、墨斗,在陈默的指挥下,将包厢的轮廓精准地勾勒在地面上。“小王,过来帮把手,把这条线再核对一遍!”陈默朝不远处的年轻工人喊道。小王小跑着过来,两人并肩蹲下,陈默用手指着地面上的墨线,眼神专注:“你看,这条长边应该是8.5米,咱们再量一次,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。”小王咽了咽口水,小心翼翼地拉开卷尺,紧张地说道:“陈工,8.5米整,没问题!”陈默满意地点点头,站起身时膝盖发出“咔咔”的响声,他揉了揉膝盖,又投入到下一个区域的放线工作中。
当包厢的轮廓全部放线完成后,陈默站在门口,双手叉腰,仔细审视着地面上纵横交错的墨线。突然,他发现一个包厢的对角线长度存在细微偏差,脸色瞬间沉了下来:“停!这边的线有问题!”他快步走过去,蹲在地上,拿起卷尺反复测量,“果然,对角线差了3毫米,虽然看似不多,但后续施工会造成累积误差。”他转头看向负责该区域的工人,眼神中带着严肃:“小张,重新放线,一定要严谨,这可不是儿戏!”小张满脸通红,羞愧地点点头,赶忙拿起工具返工。
解决完放线问题后,陈默又马不停蹄地来到吊顶施工区域。此时,几名工人正站在脚手架上,准备安装吊顶龙骨。“赵师傅,主龙骨间距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,控制在80厘米,次龙骨间距40厘米,千万不能偷工减料!”陈默仰头对着脚手架上的赵师傅喊道。赵师傅擦了把脸上的汗水,大声回应:“知道啦!陈工,咱们干活儿,您放心!”
陈默爬上脚手架,亲自检查龙骨的安装情况。他伸手摇晃了一下刚固定好的主龙骨,眉头紧皱:“不行,这个固定螺丝没拧紧,存在安全隐患。”他从工具包里掏出扳手,蹲在狭窄的脚手架上,一颗颗地拧紧螺丝,每一个动作都格外谨慎。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,滴在脖子里,他却浑然不觉。
“陈工,咱们用的轻钢龙骨质量确实不错,就是这搬运太费劲了。”一位工人擦着汗说道。陈默笑了笑,拍了拍工人的肩膀:“辛苦大家了!质量好才能保证吊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,咱们多费点力也是值得的。等项目结束,我请大家吃大盘鸡!”工人们听后,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,干劲更足了。